国资委王勇时代到来央企重组思路渐变
国资委王勇时代到来 央企重组思路渐变
王勇履新国资委主任不足三个月,央企重组思路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本报11月9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屡屡被提及的要在年内把央企重组到100家以内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提法是央企重组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
另外,本报还了解到,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央企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根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的最新表态,国资委未来的目标是要消灭集团公司,以后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
大限有变
按照国资委此前公布的央企重组时间表,截至今年年底,央企将减少至100家以内。
一位与国资委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表示,国新公司在年内挂牌的计划不大会改变,但央企要由目前的120多家减少至100家以内,似乎时间不够。
根据邵宁的表态,国资委一直把重组效果而不是数量放在第一位,如果仅为了一个数字目标而重组,不一定能保证重组效果。
邵宁透露,国资委主任王勇到任后主持了一个重组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认为,央企重组的方向和目标不变,但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
如果本着进度服从重组质量的原则,央企缩减至100家以内至少还需要年时间。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今年7月份,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对本报表示,今年央企一定会减少到100家以内,我对此有信心。
这也意味着,在这场从2003年开始的将央企数量从196家缩减至100家以内的接力赛中,央企数量缩减目标将落后于国新公司的组建进度。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与缩减央企数量相比,国新公司的挂牌要容易很多,可以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愿意进去的央企先装进去,然后慢慢再将其他资产装进去,一边盘活一边装。
按照国资委此前的说法,国新公司的使命是加快央企整合和调整国资产业布局,将纳入一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
对此
邵宁称,将被装进国新公司的央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经营比较困难,手上又没有足够资源,有好的业务板块但缺乏资金做强做大,不好的业务板块也没钱支付退出所需要的改革成本。
国新公司的作用就在于给这些公司好的板块集中提供资源,帮助其做大做强;帮助其支付改革成本,尽快从不好的板块退出。
如果按照邵宁所说,将被装进国新公司的央企经营比较困难,那么,小而强的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则更加清晰。
此外,少数央企虽然在规模和业绩上没有做到行业前三名,却在一个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做成了垄断地位,这样的央企或将避免被装入国新公司的命运。
去集团化
邵宁还透露了国资委主导的央企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把大型国企打造成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
具体路径是,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营运。
邵宁所描述的国企改革乌托邦,并非一个容易到达的地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央企存在不良资产,且背有历史包袱。如果要将央企打造成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必须清除或盘活不良资产并去掉历史包袱。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国资委的改革思路借鉴了欧洲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思路,一旦国家需要钱,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非常顺利地变现,唯一的差别是,上市后股份归国家,而不是私人。
看似与之矛盾的一点是,一方面,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去集团化,另一方面,央企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加强总部建设,重新审视集团管控模式,确保集团决策指令能准确高效执行。
一位国资研究人士解释了央企在现阶段加强总部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央企尚未完全市场化,必须先实现整体上市、主营业务非常集中,才能去掉集团公司的帽子。
整体上市,正是国资委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原先,国企上市是将一部分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包装后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邵宁表示,原有的上市思路要改变,国资委现在改革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上市公司的产业链非常完整,是一个独立的、可以自我运行的发展主体。
- 上一篇:电子手刹怎么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 下一篇:尚普咨询我国汽车美容行业正蓬勃发展